![]() |
||
|
||||||||||||||||
2011年第13期
第13期 (总183期)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本 期 要 目 ●省教育厅专家组莅校督导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设工作 ●国际矿山测量协会2011年中国国际学术论坛 在我校举行 ●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专家组莅校检查指导 学报工作 ●我校举办首届“河南理工大学信使”聘书颁发仪式 省教育厅专家组莅校督导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 6月15日,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督查组莅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学校在力行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汇报会,督查组组长汪庆华和督查组成员马凌、程东阳、李建设、方韬与学校党政领导王少安、邹友峰、张国臣、周志远、周英、王裕清、杨建堂出席汇报会,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和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周志远主持。 汇报会上,校长邹友峰首先致辞对督查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学校历史、事业发展、学科特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情况作了简要汇报,他恳请并相信通过督查组专家的督查,对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以促进学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督查组组长汪庆华在讲话中重点就本次督查的意义、做法及要求作了强调。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国臣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就我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机制、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学科建设、鲜明特色、经验体会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督查组在分别召开思政课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认真查阅实证材料之后,向学校反馈了督查意见。督查组组长汪庆华在讲话中对我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通过实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学院、听取专题汇报、召开师生座谈会、查看实证材料,河南理工大学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领导重视、机制健全,二是管理规范、教改深入,三是师资力量强、队伍素质高,四是重视科学研究、形成学科特色,五是建设工作扎实、典型经验突出。督查组还就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校党委书记王少安在致答词时对督察组各位专家严谨高效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王少安指出,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王少安表示,督查组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绩的肯定,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扬;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我们将逐一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切实整改,以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国际矿山测量协会2011年 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 6月18-19日,由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理工大学承办,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矿山测量杂志编辑部、河南省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河南省煤炭学会协办的“国际矿山测量协会2011年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我校南校区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越南、津巴布韦等6个国家的ISM会员和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围绕矿山测量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 6月18日上午,国际矿山测量协会2011年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开幕式在学校圆形报告厅举行,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俞昶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校长石金峰,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国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系主任安纳托利,焦作市副市长乔学达,副校长张战营、景国勋出席会议,测绘学科和专业师生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副校长景国勋教授主持。 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俞昶兴在开幕式上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河南理工大学结合学校学科特点,积极筹办本届学术论坛,相信会议一定会开得更为丰富,更具特色,更具活力。副校长张战营在会上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他希望以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密切我校与各位专家、学者的联系,共同为测绘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矿山测量技术的科技进步努力奋斗。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学达在讲话中指出,了解矿山测量领域最新的科技进展,并结识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加快焦作市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希望全市矿山测量工作者珍惜机遇,虚心请教,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国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系主任安纳托利教授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祝贺,津巴布韦驻中国大使馆参赞马维斯·茜本达介绍了津巴布韦的基本情况和矿业情况;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校长石金峰教授传达了ISM第十四届大会内容,俞昶兴主席授予ISM在华新接纳委员证书,同时宣布了ISM在华的机构组成。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论坛在圆形报告厅和方形会议室设置两个分会场,进行分组讨论。至19日,包括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吴立新教授、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国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系主任安纳托利教授在内的共36名专家,分别就数字矿山、三维建模、矿山测量人才创新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发言,参会专家也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6月19日上午,国际矿山测量协会2011年中国国际学术论坛闭幕式在学校圆形报告厅举行。参会的ISM会员和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学校师生参加会议,闭幕式由测绘学院院长郭增长主持。 论坛组织委员会副主席黄乐亭教授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来自国内外院校的代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令人振奋,36场报告内容丰富,题目新颖,为参会学者创造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传统的测量领域得以全方位的广泛拓展;同时,新方法、新思想、新概念的广泛传播,也有力地推动了测绘学科的发展。随后,ISM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俞昶兴对下届会议承办单位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会议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束。 会议期间,参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学校校史馆、地球科学馆,并就测绘领域的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学校开展了交流。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提升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促进测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专家组 莅校检查指导学报工作 6月15日上午,河南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专家组一行莅临学校,对我校学报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学校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高校学报评估工作汇报会。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学报》主编辛世俊,专家组成员、省教育厅社政处副调研员张亚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刘太祥,《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主编张福平,《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主编石丽,我校校长邹友峰,副校长卫中玲、张战营出席会议,校学术出版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张战营主持。 校长邹友峰在会上首先对评估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后,邹友峰指出,大学学报是学校的名片,是对外交流的窗口,切实做好学报工作,对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繁荣学术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邹友峰表示,本次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评估,是对我校各项工作特别是学报工作的巨大推动,希望各位专家对学校学报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学报工作,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打造自己的特色。 学术出版中心副主任王得胜在会上就学报的发展历史、办刊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和学报质量等四个方面向专家组进行了详细汇报。随后,评估专家组检查了学报工作的相关实证材料,并与学报编辑部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学报》主编辛世俊在会上代表评估专家组进行了意见反馈,对我校学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辛世俊表示,河南理工大学在学报工作方面,学校领导重视、关心支持,学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辛世俊指出,《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科版)特色栏目与学校的学科发展相适应,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一直较高;《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学报特色栏目突出,大爱文化与和谐社会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煤文化研究的基础较为厚重,办刊方向正确,学报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最后,辛世俊表示,河南理工大学学报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支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强学报特色栏目,做好学术刊物的出版改革,以争取早日实现更高层次的办刊目标。 校长邹友峰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的辛勤工作和悉心指导表示感谢。他说,本次评估既是对我校学报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促进我校学报工作发展的难得机会,专家组在评估检查中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学校会尽快拿出整改落实措施,使我校学报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校举办首届“河南理工大学信使”聘书颁发仪式 6月17日下午,我校首届“河南理工大学信使”聘书颁发仪式在就业中心招聘大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周志远、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邵强、校团委书记王婕、就业中心主任桑振平、副主任桑俊勇出席仪式。就业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和各学院负责同志及毕业生代表参加了仪式。仪式由桑俊勇主持。 仪式上,桑振平宣读了《河南理工大学关于选聘郭艳飞等176名同学为“河南理工大学信使”的决定》;与会领导为各学院信使代表颁发了聘书;“理工信使”代表、资环学院学生张伟龙同学发言,表示将认真履行“理工信使”义务和职责,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周志远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迈向新的征程的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对受聘为“河南理工大学信使”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周志远指出,“信使工程”旨在加强毕业生与毕业生、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是保持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畅通、稳定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及时、准确地反馈毕业生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规定、质量要求等有关信息的有效途径。周志远希望各位信使能够本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做好信使工作,及时准确地反馈社会各领域对我校毕业生培养规格的要求,充分发挥毕业生在我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信息传递作用。最后,周志远为我校首批“理工信使”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为学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毕业生与母校的联系和沟通;二是为母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三是要积极开展多种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 “理工信使工程”是我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又一次新的探索和实践,聘书颁发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理工信使工程”的正式启动,必将进一步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对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河南焦作 高新区 世纪大道2001号 [454000] Tel:0391-3987001 3987011 Fax:0391-3987001 |
版权所有 2009 河南理工大学校务公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