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公告 >> 科研工作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莅校作报告
时间: 2025-04-28 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贾俊娟)4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应邀出席材料学科发展推进会,并作《重大装备用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专题报告。学校党委书记刘永涛会见了李殿中院士,并围绕材料学科发展做了深入交流,副校长边亚东主持专题报告会,材料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系室学科方向负责人,以及4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相关活动。

李殿中院士以《重大装备用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为题,深情回顾了科研历程,分享了在李依依院士指导下,其在重大装备国产化及特殊钢研究领域开展的探索及取得的四个突破性成果。在三峡工程水轮机转轮国产化进程中,针对不锈钢转轮性能不稳定、依赖进口且成本高昂的困境,他带领团队精准把控相含量控制、成型加工与焊接环节,支撑骨干企业成功实现转轮制造的完全国产化,为工程建设节约大量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自主性。在船用曲轴项目中,面对我国造船业“船等机、机等轴”的被动局面,他带领团队与骨干企业密切合作,解决了曲轴大锻件成形和热处理难题,为曲轴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特殊钢基础研究领域,针对金属大构件偏析难题,他带领团队拓展了经典偏析理论,开发了大锻件构筑成形等低偏析制造技术。在稀土应用研究方面,历经15年持续攻关,他成功突破了稀土在特殊钢中的应用瓶颈,显著提升了特殊钢的性能。李殿中院士系统阐释了工艺寻优、成分素化等前沿学术理念,指出未来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工艺路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特殊钢及关键部件产业向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迭代升级,助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与产业技术革新。最后,他介绍了团队在核电装备、高端轴承等关键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叮嘱与会科研工作者坚定科技自立自强信念,锚定国际科技前沿,秉持潜心治学、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在科技创新征程中勇攀高峰、再立新功。

李殿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先进钢铁材料研究部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专项”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高端轴承自主可控制造”先导专项负责人。他长期从事高端装备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在凝固偏析理论、低氧稀土钢与特殊钢大构件研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贯通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全链条。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大型水轮机转轮、大型船用曲轴、舰船宽厚板、核电大锻件、盾构机主轴承等关键核心部件的加工制造,满足了高端装备亟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并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