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胡治国 | 时间: 2014-03-27 | 次数: |
关于开展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的通知
校属各有关单位:
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已开始,欲申报者,请详看中煤科奖[2014] 1号文件通知。按要求认真准备材料。电子版材料采取网上申报,致电3987249获得推荐号和校验码。纸质材料请于4月25日交科技处324房间,联系电话3987249。
科技处 2014-03-19
附:《关于开展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评奖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现组织开展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以表彰在煤炭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现将申报要求及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及书面材料报送要求:
1.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完成,通过国家部委(国家局)、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或全国综合性行业协会、学会组织鉴定并与煤炭行业有关的科研成果可以申报。
2.根据科技部有关要求,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同一人同一年度作为项目前三完成人只能申报一项(作为项目前三名以外完成人申报的项目不计在内)。
3.请各单位按附件规定要求组织填写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材料并加盖本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公章,并于2014年4月30日前邮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逾期不予受理。
4.每个项目需书面申报材料一份,其中包括:(1)申报书主件(网络申报成功后下载打印)和申报书附件(研究报告除外),装订成一册,要求均为原始件。(2)项目研究报告一份(注:详细规定和要求见填写说明)。
5.在本年度评审工作中,材料申报、形式审查、网络初评将采用网络评审系统,请各申报单位严格按照填报说明要求准备材料,确保上交纸质版与网络系统填报电子版内容一致,否则视为无效。
二、电子版材料采取网上申报,申报步骤如下:
1、致电010-64463766(技术咨询)中国煤炭科技创新网站办公室,获得用户名和密码;(注: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煤炭高校、科研院所等申报项目较多单位,需采取集中推荐上报,由本单位科技奖励负责部门统一负责申报,奖励办将下发固定用户名,个别申报数量较少的单位可单独申报)。
2、登陆中国煤炭科技创新网站www.mtkj.org下载评审系统客户端;进入到煤炭科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行填报操作(具体步骤参见系统界面指南)。
3、为提高申报书填报质量,讲解网络系统使用说明,减少因形式审查不合格所受损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将于4月中旬召开会议,具体布置填报有关事项,请各申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负责申报项目填写的人员参加,时间、地点另行文通知。
通讯地址:北京市和平里北街21号(办公楼c区523室)
邮政编码:100713
收件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奖励办公室)
联系人:曹文君、曹光明 010-64463369 (传真)
本通知及附件将在国家煤炭工业网(http://www. coalchina.org.cn)及中国煤炭科技创新网(http://www.mtkj.org)上公布,以便查阅和下载。
附: 申报书及填写说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
(2014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 种 | 网络申报生成编号 | |||||||||||
项目 名称 | 中文 | |||||||||||
英文 | ||||||||||||
主要完成人 | ||||||||||||
主要完成单位 | ||||||||||||
申报单位意见 (盖 章) | 项目 可否公布 | |||||||||||
主题词 | ||||||||||||
学科分类代码 | 1级 | 学科分类 名称 | 1级 | |||||||||
2级 | 2级 | |||||||||||
任务来源 | 具体计划(基金) 名称和编号 | |||||||||||
本年度是否已申报其它奖项 | ||||||||||||
项目起止时间 | 起始: 年 月 | 完成: 年 月 | ||||||||||
申报单位 联系人 | 姓 名 | 电子邮件 | ||||||||||
邮 编 | 通信地址 | |||||||||||
办公电话 | 移动电话 | |||||||||||
二、项目简介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限1500字)
三、主要科技创新
(限5页)
四、技术综合比较
(限一页)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要求列表、图对比)
五、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推广应用情况(限1页)
2、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
单位:万元人民币
项目投资总额 | 回收期(年) | |||
年份 | 新增销售额 | 新增利润 | 新增税收 | |
累计 |
经济效益的有关说明及各栏目的计算依据:
3、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限1页)
六、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如实填写)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奖励等级 | 授奖部门(单位) |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承诺:上述知识产权用于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每人一页)
第 完成人 | 姓 名 | 性 别 | ||||||
工作单位 | ||||||||
出生日期 | 办公电话 | |||||||
通讯地址、邮编 | 移动电话 | |||||||
电子信箱 | ||||||||
职 务 | 职 称 | |||||||
所学专业 | 现从事专业 | |||||||
曾获奖励及 荣誉称号情况 | ||||||||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 自 年 月至 年 月 | |||||||
创 造 性 贡 献 | ||||||||
声明:本人遵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 ||||||||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 |||||
第 完成单位 | 单位性质 | A研究院所 B学校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E国有企业 F民营企业 G其它 | |||
联系人 | 姓 名 | 办公电话 | |||
传 真 | 电子信箱 | ||||
通讯地址 | 移动电话 | ||||
主 要 贡 献 | |||||
声明:本单位遵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十、附 件 目 录
1、技术评价证明
2、应用证明
3、知识产权证明
4、查新报告
5、研究报告
6、其他证明
填写说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是申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基本文件,包含了与成果有关的所有主要信息、资料,是评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主要依据来源。各申报奖励单位在填写前应仔细阅读本说明,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并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煤炭行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最高综合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学会共同设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承办。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工作程序为:各单位提交申报材料(含申报书主件、附件及研究报告)、形式审查、网络初评、专业组专家评审、综合组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异议协调与处理、发文表彰并颁发单位和个人获奖证书。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设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邮政地址为:北京市和平里北街21号 ,邮政编码:100713;联系电话:(010)64463369;办公地点:北京市和平里北街21号(办公楼c区523室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奖励一次,评选近三年完成的研究项目。2014年4月30日以前,申报奖励的单位按规定要求将申报材料报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奖励办公室将发文至煤炭行业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同时在国家煤炭工业网(http://www . coalchina.org.cn)和中国煤炭科技创新网(http://www .mtkj.org)上发布。由于申报单位遍布全国,量大面广,且联系渠道多样,因此,中国煤炭工业各专业协会,各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炭监察监督部门及煤炭行业协会,可以向所辖管的单位,通知或转发有关申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文件。有关申报材料填写说明可直接从网上下载,有不明之处,也可直接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联系。
申报材料说明
一、申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所需上报的材料有:
1、申报书主件:由网络系统申报成功后打印带有“2014年煤炭工业科技奖”水印版申报书主件,附件包括技术评价证明、应用证明、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或专利申请受理书、技术查新报告等(研究报告除外),附件要求均为原始件且纸质版内容与上传申报系统内容相同。申报书主件与附件按顺序装订成一册。上报数量一份。
2、附件中项目研究报告单独成册上报。上报数量一份。
二、申报材料打印和装订:
申报材料包括电子版申报材料和书面版申报材料两种形式。
1、电子版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在申报系统中填写上传。
2、书面申报材料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申报书主件从申报系统中填报,填报成功后打印系统生成带有“2014年煤炭工业科技奖”字样的水印版主件。将申报书主件和附件(除研究报告外)装订成一册,研究报告单独成一册。页面大小为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主件正文文字使用宋体,所用字号不小于小四号字,行距不小于18磅,竖装,左边为装订边,装订后不要另外附加封面。
无论获奖与否,申报材料一律不退回。
各栏目填写要求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奖种:科技进步奖
2、网络申报生成编号:为网络申报成功后自动生成的项目编号。
3、项目名称
3.1中文名称:中文名称应当力求简单明了,能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点,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3.2英文名称:英文名称应翻译准确,不超过200个字符。
4、主要完成人:指在科学研究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主要完成人的排名顺序,应根据各人在项目研究中的贡献大小自左至右、自上而下横向排列,前3名主要完成人应为项目研究的最主要人员。根据科技部有关要求,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同一人同一年度作为项目前三完成人只能申报一项(作为项目前三名以外完成人申报的项目不计在内)。注:申报书一经提交,负责填写申报书的申报单位不得要求更改、增减、调整人员名单和排序。
5、主要完成单位
5.1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完成研究项目的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一般情况下,不应包括项目委托(或下达)单位。当委托单位同时承担项目研究任务时,也可作为主要完成单位。
5.2主要完成单位名称和排序可按合法、有效证明文件中的名称和排序,并由申报单位与其它主要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确定。按自上而下原则排列。
5.3研究成果的推广性使用单位一般不应列为主要完成单位。
6、申报单位意见(盖章)
申报书由各法人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技术中心或科研处、技术处,下同)统一审查、统一盖章、统一上报。
6.1申报单位要对申报书及其内容全面负责。如:商定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商定主要完成人及排序,审查上报材料是否准确、完整,所填内容是否真实以及负责申报和获奖的其它事项。
6.2申报单位一般应为第一完成单位。经协商一致,第二、三完成单位也可为申报单位。
6.3申报单位所在的法人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合格,是否同意报奖,并加盖公章。
7、项目可否公布:是指能否向全社会(包括国内外竞争对手)公开项目名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不包含详细的、需保密的技术内容)。
8、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7个与申报项目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开。
9、学科分类代码及分类名称详见附表
10、任务来源:如实填写任务来源名称。
11、计划(基金)名称和编号:如实填写,如涉及多项基金则选取级别最高项填写。
12、本年度是否已申报其它奖项:如实填写,如申报多项则选取级别最高项填写。
13、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为下达计划任务书(或合同签订)日期,项目完成时间为验收(或鉴定、评价)日期。
14、申报单位联系人:主要填写联系人的情况,内容全部为必填项,填写信息应准确无误,保证联系渠道通畅。
二、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是项目完成人向评审专家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的研究内容(总体思路、技术方案)、成果特点、推广应用情况、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内容要充分反映项目成果的实质、特点与效果。语言通顺,文字通俗易懂。本部分不涉及机密或技术秘密。一般情况下可供公开发表(特别申明者除外)。要求文字数量在1500字左右。
三、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
主要科技创新是体现成果水平的核心内容,是判别项目技术含量水平、评价创新点是否突出、是否符合授奖条件的主要依据。要求既精炼,又明确,要让评审专家了解核心技术水平,要将研究项目的鉴定资料中的技术核心浓缩在这一部分。
创新点:是申报项目和申报书的核心部分,也是审查项目、处理争议、决定是否符合授奖条件的关键依据,是项目技术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和提炼。应逐条、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不要用抽象的形容词,每个创新点应是相对独立存在的。
四、技术综合比较
应就所申报项目的总体科学技术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同当前国内、国外最新、最先进的同类研究和同类技术,用数据或图表等方法进行比较,并加以综合叙述。指出尚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与措施。本栏内容要求控制在800个字以内,因此,综合叙述要简练,层次要分明。
五、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推广应用情况:分两方面叙述,一是应用面,包括己经应用、准备应用及潜在应用的单位,二是应用效果,包括成果完成单位和成果使用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有带财务章的证明材料(要有原始件)。
2、经济效益:一定要实事求是,确保表格数据真实性及科学性,有计算依据。经济效益只计算最近三年的;只计算因为应用本项目成果而产生的新增加的利润、新增加的税收、节约支出的资金总额(包括节省的外汇)及创收的外汇。若新增的经济效益是本项目成果与其它成果或其它因素(如通涨、销售价格提高)共同取得的,则应将其分开;新增经济效益为直接新增效益,分成果完成单位及成果应用单位两部分,并在“各栏目的计算依据”项下阐述清楚,同时,要与《推广应用情况》相吻合。
注:各栏目的计算依据,成果完成单位及应用单位产生的经济效益分别说明,并就应用后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作简要说明,具体列出表中各项数据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
3、社会效益及间接经济效益情况:是指申请项目的成果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成果在实施中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
六、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所填获奖奖项为本项目曾获的全部奖项。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应包括申奖项目中所含的全部专利申请情况及己获的国内外专利情况,如专利证书、专利申请受理书等(均可为复印件)。本项目所采用的专利技术,其专利不为本项目所有,不应填写。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是核实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必须按表逐栏、逐项填写,每人一页,本人亲笔签名(禁止打印、代签)。签名者应在签字前全面阅读本页内容,同意后签名,并对所签内容负责。
1、完成人:按排名顺序依次填写,所有人员都必须填写项目基本情况表,人数不超过21人。
2、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如实填写。
3、工作单位:指目前工作单位的正式、正规名称。
4、办公电话:填写常用固定电话,包括区号。
5、通讯地址:指通过邮局传递信函的工作单位地址,包括邮政编码。
6、移动电话、电子信箱(常用)应如实填写。
7、职务、职称:如实填写申报时本人的职务、职称。
8、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请详细填写现从事专业领域和方向。
9、曾获奖励及荣誉称号情况:凡省(市、自治区)级、行业奖及以上的奖项、荣誉称号可以填写。
10、创造性贡献:是指与申奖项目中发明点或创新点相对应的贡献。不能笼统的写“项目负责人”、“项目主持人”等。
11、本人签名:一定要本人签名,不能由他人代签。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请勿使用简称。
2、完成单位:按完成单位排名依次填写,完成单位数量不超过12个。
3、联系人:所填联系人的办公电话或移动电话必须是能随时联系的电话,联系人还应了解申报项目的基本情况。
4、主要贡献:是指单位的贡献,其内容应与项目的主要创新点相对应,同时,可增加完成项目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
5、单位盖章:各主要完成单位分别在本单位情况栏上盖单位公章。
十、附件:附件部分很重要,它是申报书的重要补充。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对申报书中某一部分存有疑问,需详细了解时,就会查阅附件中的相关材料,以了解真实情况。
1、成果鉴定证书、验收或评价报告:这三种是并列的,只要具备一种即可,但必须是完整、真实、有效。
1.1 鉴定证书、验收或评价报告必须具备一定级别。要求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全国性行业级组织及其以上单位为组织鉴定(评价)机构。企业或企业集团、县(市)科技局为组织单位所形成的证明,不得作为有效评价证明,形式审查时不能获得通过。
1.2 评审鉴定专家要有广泛的代表性。所聘专家所从事的专业要与鉴定项目的内容吻合。
1.3 鉴定或评价证书要规范,不能缺项、漏项,印章清晰;必须有一份装订完整的原始件。
2、应用证明:填写近三年来的、因为应用该成果而新增的效益。要实事求是,不要将所有的新增效益都算在应用该成果的账上。证明件应有单位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并使用A4纸打印,请不要用手写稿。
3、成果查新证明:成果查新必须实事求是,务求准确。不但要查新国内、外是否有同类项目,还要查新:(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并进行比较,(2)工艺、方法、技术途径等,并做出比较,最后要给出结论性意见。
3.1 成果查新单位必须是国家级科技查新单位。
3.2 查新主题词选用准确。
成果查新要实事求是,要针对成果的核心内容,主要为创新点来确定主题词,不能用过多的词来缩小查新范围。另外,相对独立的查新内容不应合在一处查新。
十一、 相应的电子版材料:登陆中国煤炭科技创新网页面,下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系统客户端,在评审系统中填报申报内容。电子版材料应与报送的纸制版申报材料内容一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2014年3月5日
附表:
专业分类代码及名称 |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分类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分类名称 |
44000 | 大型工程类 | 4400001 | 涉及多专业技术领域的综合性项目 |
44001 | 地测类 | 4400101 | 煤田(矿)地质勘探 |
4400102 | 煤田(矿)地质测量 | ||
4400103 | 煤矿开采防治水工程 | ||
4400104 | 遥测、航测、地理信息系统 | ||
4400199 | 煤矿地测类其他学科 | ||
44002 | 煤矿建设 (设计)类 | 4400201 | 矿井设计(含改扩建设计) |
4400202 | 煤矿井巷工程(凿井、掘进、巷道与硐室支护等) | ||
4400203 | 煤矿地面工程 | ||
4400299 | 煤矿建设(设计)类其他学科 | ||
44003 | 煤炭开采类 | 4400301 | 井工开采 |
4400302 | 矿山压力与支护工程 | ||
4400303 | 露天开采 | ||
4400304 | 特殊开采(三下开采、充填开采等) | ||
4400399 | 煤炭开采类其他学科 | ||
44004 | 煤炭洗选加工类 | 4400401 | 煤炭洗选加工工程(工艺、相关技术等) |
4400402 | 煤炭洗选加工设备等 | ||
4400499 | 煤炭洗选加工类其他学科 | ||
44005 | 煤化工与综合利用类 | 4400501 | 传统煤化工(焦化、合成氨、电石、甲醇等) |
4400502 | 新型煤化工(煤直接/间接液化、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基多联产等) | ||
4400503 | 煤层气开发(开采技术及利用) | ||
4400599 | 煤化工与综合利用类其他学科 | ||
44006 | 节能减排与环保类 | 4400601 | 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及工程等 |
4400602 | 环境保护、复垦、绿色矿山建设等 | ||
4400699 | 节能减排与环保类其他学科 | ||
44007 | 煤矿采掘机械类 | 4400701 | 煤矿开采掘进支护机械设备 |
4400702 | 勘探机械设备 | ||
4400703 | 选矿机械设备 | ||
4400799 | 煤矿采掘机械类其他学科 | ||
44008 | 煤矿安全类 | 4400801 | 矿井瓦斯预测与治理 |
4400802 | 煤层瓦斯抽放利用 | ||
4400803 | 矿井通风 | ||
4400804 | 矿井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地热、防、降尘,防、灭火) | ||
4400899 | 煤矿安全类其他学科 | ||
44009 | 煤矿机(信)电与控制类 | 4400901 | 矿山机电工程 |
4400902 | 矿山信电与控制工程 | ||
4400999 | 煤矿机(信)电与控制类其他学科 | ||
44010 | 软科学与企业管理类 | 4401001 | 煤炭企业管理体系研究 |
4401002 | 企业规划、发展模式等研究 | ||
4401099 | 软科学类其它学科 | ||
44011 | 标准类 | 4401101 | 国家、行业、安全、能源、企业等标准 |
4401102 | 各类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 ||
4401199 | 标准类其它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