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目录 >> 学生工作 >> 正文

校务信息公开目录
领导分工
校务公开服务
学校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校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准确、客观、全面把握2003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了解2004级同学的就业准备情况,使以后的就业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就业中心特组织就业情况调查活动:

调查时间:2007年5月30日——6月6日

调查对象:2003级、2004级各专业同学(每专业一个自然班)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不记名

调查内容:见样本

回收统计情况:2003级发放1170份,实际回收1142份,回收率97.60%;2004级发放1290份,实际回收1265份,回收率98.06%。

经过对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结论如下:

一、调查统计分析

1、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有较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2003、2004级学生中分别有59.24%和72.80%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不同专业的同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出现了分化,如2003级受访学生中文法学院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而在能源学院有90.24%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较好,显示出我校涉煤专业在行业上的优势。

2、接近80%的2007届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84.17%的毕业生登录过我校就业网站查询信息;与之相比,2004级有61.68%的受访者不知道我校就业网站。对于就业指导课,76.88%的受访者希望在大三开设;在被问及是否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两届学生中分别有63.56%和64.29%认为很有必要,愿望强烈。

3、毕业生徘徊在就业与考研之间。2003级毕业生中有58.40%受访者选择就业,25.15%选择考研;2004级受访学生中,选择就业和考研的比例均为40%;在选择就业的学生中,2003级和2004级分别有36.85%、39.45%是出于生计考虑,不想再给家庭增加负担,这与66.84%的受访者来自农村紧密相关;在选择考研的学生中,多数同学是出于避开就业高峰,储备知识,以便将来更好的就业,对于报考学校,有近70%的考研同学选择报考外校,多数同学希望学校能够规范考研辅导市场,统一举办考研辅导班,提供复习教室。

4、就业意向地区相对集中。2003级中有68.95%的毕业生选择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发达地区,有23.07%的毕业生选择中西部就业;2004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9.36%和9.54%,形成了毕业生扎堆涌向大城市,欠发达地区求贤若渴的“马太效应”。

5、在对自己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值上,我校学生普遍比较务实,1000-2000元的月薪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2003级和2004级的受访学生分别有84.93%、56.80%;与2003级同学相比, 2004级学生对自己未来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值较高,选择2000-3000元月薪的同学占到了29.90%。

6、在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上,多数毕业生认同学习成绩、人品、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在选聘员工时主要的考量因素。

7、在挑选用人单位问题上,“良好的发展前途”、“发挥个人才能”和“收入高、福利好”是毕业生选择单位时最优先考虑的三大因素;在行业选择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是优先选择,在2003级和2004级被调查学生中,分别有24.91%和26.82%选择了该项,在各备选行业中居于首位。

8、绝大多数受访者了解“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到基层就业的项目,但选择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偏低,两届学生中仅有5.6%和5.38%的同学自愿选择到基层就业。

9、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较窄,超过80%的2007届毕业生主要依靠就业中心和校园招聘会提供的就业信息,43.31%的毕业生偏好校园大型招聘会,31.41%的毕业生热衷小型专场招聘会;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尝试过网络招聘,由于对虚拟网络的不信任和上网上机条件的限制,网络招聘效果不理想。

10、多数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的评价较好。相比较而言认为实践教学是较薄弱环节,尤其是新办专业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反应较强一些,比如建筑学、艺术设计等;个别专业的同学希望课程设置文理工互补,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同学希望增加Auto-CAD、Pro-E课程,数学专业学生希望增设《金融数学》课程等。

二、调查结果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要求和启示

从2001年第一届并轨生毕业以来,全国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至2007年495万人,增幅434%;我校同期毕业生人数从937人增加至6306人,增幅673%,远远超过国家同比增幅;其间,我校毕业本科专业从2001年的17个增加至2007年39个,新增专业22个,新办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更增添了就业工作的难度;而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从最初的两人增至就业中心成立后的四人,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就业指导与咨询、就业手续办理和就业市场开发等工作,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与工作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同志们尽管常常超负荷工作,但一些设想中的工作还是无法开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次调查的结果。鉴于此现状和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应该加强:

1、加大开展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力度,选派更多的教师参加专业机构的培训,鼓励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2、各院系设立就业专干,保证就业指导、就业政策贯彻、就业手续办理等工作的连续性。目前,各院系就业工作围绕毕业班辅导员开展,就业中心每年培养一批熟悉就业的辅导员,但这些辅导员随着毕业生的毕业离校工作对象发生变化而流失,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工作接续断代问题。

3、就业中心增设就业指导科室,增加工作人员1-2名,有计划地指导各院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如:有针对性的开展全校就业系列化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与就业相关的讲座、报告,邀请知名企业经理人和知名校友与毕业生面对面的交流,解答毕业生的疑难问题,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咨询;与专业机构合作,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个人素质测评,并针对每个毕业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4、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加大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主动出击、多方联系,巩固和扩大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和就业基地。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绝大程度上依赖学校就业中心提供的信息和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因此巩固原有的就业基地(就业合作单位、行业协会等)、开辟新的就业基地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要加速进行。为配合此项工作,就业中心已经起草了《河南理工大学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将任务分解,希望学校能够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使各院系积极走出去,开拓新兴就业基地,为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6、我校每年近40%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录取率保持在12%左右,与省内一些高校相比,明显偏低,这是制约我校就业率的瓶颈之一。为改变这一现状,希望学校规范考研辅导市场,统一举办辅导班,提高辅导水平,改变目前我校各类考研辅导班林立、水平参差不齐、恶性竞争的混乱状态,从而通过提高考研录取率,进而提高就业率。此项工作由哪部门牵头,怎样规范,请校领导决定。

7、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热衷于到政府机关等事业单位就业,但国家实行“逢进必考”的政策,使得我校毕业生每年考上者寥寥无几。例如:2007年我校有240名毕业生参加河南省选调生考试,被录用者仅为4人,绝大多数考生止步于笔试阶段。这一结果虽然与我校学生多为理工科出身,行政知识、行文能力先天不足有关,但缺乏规范、有效的考前辅导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希望学校出面协调,责成相关院系(如文法学院、经管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适时举办该类考试辅导班,这对于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8、加大就业工作设备、资金的投入力度。更新就业指导图书资料,加强就业信息查询机房建设,以适应将来网络远程招聘、职业生涯测评、就业信息查询的需要。

三.就业率统计

学历层次

就业人数

毕业人数

就业率(%)

毕业研究生

184

195

94.36

毕业本科生

4454

4839

92.04

毕业专科生

1120

1273

87.98

总计

5758

6307

91.3

河南焦作 高新区 世纪大道2001号 [454000] Tel:0391-3987001 3987011 Fax:0391-3987001
版权所有 2009 河南理工大学校务公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