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刘世民教授应邀做学术报告
供稿: 戚灵灵 时间: 2024-06-20 次数:

2024年6月20日,应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刘世民教授在安全学院304会议室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Prevalence of Nano-Particulates in Coal Mines and Their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ssociated Toxicity》的学术讲座,会议由安全学院副院长王燕主持。

报告会上,刘世民教授阐述了煤炭开采给煤矿工人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特别是煤工尘肺(CWP)和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最近阿巴拉契亚中部CWP的反弹,更加凸显当前粉尘控制措施的不足。可吸入纳米颗粒煤尘(RCMD NPs)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与较大颗粒相比的毒性增加引起了人们的迫切关注。结合SEM、EDS、EPR和DVS技术对RCMD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探讨了颗粒与水分的相互作用。此外,采用肺芯片装置研究 RCMD NPs的毒性,研究结果证实了在采矿环境中存在纳米尺寸的煤尘颗粒,煤尘中的 EPFRS 被发现相当稳定,可持续数月,主要是含氧碳为中心或以碳氧混合物为中心。细胞活力研究证实,RCMD纳米粒子的毒性对肺细胞具有中等毒性。该项研究提倡应完善专门针对纳米颗粒的监管标准,并在采矿环境中实施更专属的健康监测和粉尘控制技术。报告会后,刘世民教授向师生们介绍了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并为有意愿前往宾州州立大学访学的师生提供了宝贵信息和大力支持。在提问交流环节,师生积极展开讨论,现场氛围热烈。刘世民教授的精彩讲座拓宽了我院师生的科研与国际视野,对我院的学术研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刘世民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与矿物工程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IJCST)主编。长期从事煤层气、页岩气、碳地质封存、地质力学、多孔介质流体渗流、气-岩相互作用机制、地质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DC-NIOSH、阿尔法基金会、中小企业基金会等美国多个联邦机构的资助,并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地质调查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专业合作关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