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主页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河南省青年科技奖等申报和评选的通知
供稿: kjc 时间: 2009-06-11 次数:

各位教师和科技人员:

现转发以下申报和评选工作的通知:

1、 关于开展第十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推荐和评选工作的通知

2、 关于开展第十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

3、 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

4、 关于开展第八届焦作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5、 河南省煤炭学会“关于参加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及征集‘煤炭绿色开采’论文的通知”

请我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申报评选,联系电话3987256地点综合楼320房间

科技处 科协

2009-6-9

1、关于开展第十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推荐和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党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科协,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发现、选拔和培养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贡献,根据《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规定,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科协决定开展第十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候选人应具备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二)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成就和作出突出贡献;

2.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的、创新型成果和作出重要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

3.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三)在河南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二、 推荐单位

(一)各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协共同负责本市的推荐工作;

(二)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推荐本学科领域的推荐工作。

三、推荐名额

济源市不超过2名,其它每个省辖市、全省学会不超过5名。

四、评审学科组设置

本届青年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拟设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林科学、医药科学、交叉科学等5个学科评审组,各推荐单位可根据所推荐候选人从事专业选择申报。如果同一学科组申报人选较多,评审办公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调整划分学科组。

五、报送材料

各推荐单位报送推荐报告一式2份,内容包括推荐程序、评审情况、推荐人员名单等,并附每个候选人下列申报材料:

1.《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评审表》一式3份;

2.《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评审简表》一式15份;

3.《河南省青年科技奖专家推荐意见表》(2位以上提名候选人的专家分别填写)各1份;

4.身份证复印件一式2份;

5.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含项目、专利、著作、论文等,每人总共不超过5项)及有关证明材料两套,按顺序整理成册。如是学术著作可附样书一部。科技项目必须经过正式鉴定或结题验收;专利必须经过正式登记;学术著作和论文必须经过正式公开发表。各项科技成果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要分别出具实事求是的证明材料,并加盖有关单位财务印章。非学术性报纸刊物的有关报道不作为证明材料。以上材料均须提供原件核对。

6. 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1份,1000字左右,事迹内容应具体,并加盖推荐单位及候选人工作单位公章。

六、推荐要求

1.评选、表彰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是发现、选拔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地、各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按照《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见附件二)的要求,严格掌握标准,严肃评审程序,确保推荐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把最优秀的人才推荐上来。

2.人选推荐要向长期在省内科研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要注意推荐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工作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3.推荐材料中如涉及保密资料,请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审查,并在书面推荐材料中提交保密审查证明。

4.有关推荐表格可登陆河南省科协网站www.hast.net.cn下载。上报材料请务于2009年7月20日前报送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评选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科协组织人事部),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371—65707757(传真) 65707532

联 系 人:范驰南

通讯地址:郑州市花园路53号省科协组织人事部

邮政编码:450008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09年5月20日

2、关于开展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

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辖市科协,各大专院校: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总结科学研究和科技实践的理论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信息传递,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决定联合开展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参评论文应是2005年—2008年间公开发表的(含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大会宣读的论文)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或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论文第一作者应是在河南工作(含中央驻豫单位)的科技人员。

二、评选标准

评选活动设一、二、三等奖。

申报一等奖的学术论文须在权威性的国际或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被SCI或EI、ISTP、SSCI收录,在自然科学某学科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学术成果具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对该学科或其分支学科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或在应用研究、工程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或发明,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申报二等奖的学术论文须在权威性的国际或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在自然科学某学科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或工程技术领域有所创新,学术成果或技术水平具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对该学科或其分支学科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较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申报三等奖的学术论文在本学科理论领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技术上有所创新,学术成果或技术水平达省内先进水平,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评选程序

(一)论文申报

论文作者须按照“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说明”(见附件1)的有关要求准备相应材料,并将参评论文报送至推荐单位。每位论文作者(指第一作者)限报3篇论文。推荐单位为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省辖市科协、大专院校。

(二)论文初评

推荐单位成立评委会对申报论文进行初评。初评后于2009年8月1日—8月31日将相关材料报送至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设在省科协学会部)。

(三)论文终评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科协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对论文进行终评,并对获奖论文的前5名作者颁发获奖证书。

四、其它

联系电话:0371-65707540、65707758。

联系人:张定军。

通信地址:郑州市花园路53号1号楼。

邮编:450008。

电子邮箱:hnkxxhb@vip.163.com

推荐单位和论文作者可从河南省科协网(www.hast.net.cn)学会与学术栏目下载相关文件及附件。

附件1: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说明

附件2: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评审表

附件3: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总表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09年5月27日

3、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

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

各省辖市科协,

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科协七届二次常委会决定,从2009年开始,“河南省青年学术年会”更名为“河南省学术年会”,届次顺延。河南省科协、洛阳市政府将联合举办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会宗旨

构筑以创新为导向的高层次、宽领域、重实效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全社会营造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我省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促进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省科协及所属学会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横向联系的系统优势,通过联合办会,围绕地方需求,有针对性的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科技专家,实现科技专家与地方政府、有关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拓展建言献策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年会主题

科技支撑持续发展。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09年9月23日,22日报到。

地点:洛阳市(会场待定)。

四、年会组织

本届年会由河南省科协和洛阳市政府联合主办,洛阳市科协承办。年会下设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

组织委员会由省科协、洛阳市政府、洛阳市科协的领导、相关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年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组织委员会下设年会办公室。

学术委员会由专家学者组成。主要负责学术活动的组织筹备等工作。

五、年会内容

(一)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会

邀请省内外知名院士和专家,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关注问题作大会报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洛阳市有关领导出席。

(二)分会场学术交流

分会场学术交流活动在年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会结束后举办,分会场将围绕本学科和专业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院士和专家出席,由有关学会和单位承办。

(三)座谈会、专家咨询等其它活动

座谈会、专家咨询等其它活动主要围绕地方政府科技、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需求展开。

六、论文征集与出版

各省级学会、省辖市科协为本届年会的论文征集单位,负责论文的征集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征文通知(见附件1)要求,重点约稿,广泛征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拟报名参加学术交流的科技工作者请于2009年7月20日将论文(含电子版)和报名表(见附件2)直接提交到相应分会场组织单位,分会场组织单位及联系方式见征文通知(附件1)。年会学术委员会将对所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择优录用,编印《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

七、参会人员

(一)年会嘉宾。包括有关领导、两院院士、科技专家等人员。年会嘉宾由年会组织委员会邀请。

(二)参加学术交流的科技人员。参加分会场学术交流的科技人员将论文和报名表寄送至分会场组织单位,即获得参会资格。

(三)科协系统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会事宜,年会组织委员会将另行通知。

八、其它

年会有关信息将在河南省科协网(www.hast.net.cn)学术交流栏目上发布。

河南省科协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定军。

联系电话:0371-65707540,0371-65707758。

电子邮箱:hnkxxhb@vip.163.com

洛阳市科协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 刚 邱团结。

联系电话:0379-63235270。

电子邮箱:lykxxhb@126.com

附件1: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附件2: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报名表

2009年5月27日

4、关于开展第八届焦作市青年科技奖

评 选 工 作 的 通 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人事局、科协,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事业科协: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发现、选拔和培养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焦作新跨越做出贡献,根据《焦作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规定,中共焦作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协决定开展第八届焦作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候选人应具备的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二)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型成果和作出突出贡献;

2.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的、创新型成果和作出重要贡献,并取得显著应用成效;

3.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三)在焦作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二、 推荐单位

各县市区由当地科协会同组织部、人事局联合推荐;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事业科协由常务理事会研究推荐。

三、推荐名额

每个县市区推荐不超过6名,市级学会不超过5名,企事业科协、大中专院校不超过4名。

四、评审学科组设置

本届青年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拟设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林科学、医药科学等4个学科评审组,各推荐单位可根据所推荐候选人从事专业选择申报。如果同一学科组申报人选较多,评审办公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调整划分学科组。

五、报送材料

各推荐单位报送推荐报告一式2份,内容包括推荐程序、评审情况、推荐人员名单等,并附每个候选人下列申报材料:

1.《焦作市青年科技奖评审表》一式3份(表格不得加页);

2.《焦作市青年科技奖评审简表》一式15份(表格不得加页);

3.《焦作市青年科技奖专家推荐意见表》(2位以上提名候选人的专家分别填写,表格不得加页)各1份;

4.身份证复印件一式2份;

5.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含项目、专利、著作、论文等,每人总共不超过5项)及有关证明材料各一式2份,按顺序整理成册。如是学术著作可附样书一部。科技项目必须经过正式鉴定或结题验收;专利必须经过正式登记;学术著作和论文必须经过正式公开发表。各项科技成果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要分别出具实事求是的证明材料,并加盖有关单位财务印章。非学术性报纸刊物的有关报道不作为证明材料。以上材料可报复印件,但须带原件核对。如论文被SCI、EI收录的,请予以证明。

6. 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1份,1000字左右,事迹内容应具体,并加盖推荐单位及候选人工作单位公章。

六、推荐要求

1.评选、表彰焦作市青年科技奖是发现、培养和选拔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地、各单位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按照《焦作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见附2)的要求,严格掌握标准,严肃评审程序,确保推荐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把最优秀的人才推荐上来。

2.人选推荐要向长期在省内科研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优秀工作者倾斜,要注意推荐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工作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3.推荐材料中如涉及保密资料,请按照有关法规审查,并在书面推荐材料中提交保密审查证明。

4.上报材料请务于2009年6月25日前报送焦作市青年科技奖评选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3568102 3568103

传 真:3568102

联 系 人:董和平 张保庆 侯东恒

电子信箱:jzskx@sina.com.cn

通讯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市科协办公室

邮政编码:454002

5、关于参加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及征集

煤炭绿色开采论文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科协七届二次常委会决定和豫科协学[2009]16号文《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精神,省科协决定于2009年9月23日在洛阳举办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本届年会以“科技支撑持续发展”为主题,充分体现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为我省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会将在分会场组织“煤炭绿色开采”学术论坛,为做好本届年会的论文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望认真落实执行。

一、论文征集与出版

省煤炭学会为本届年会的“煤炭绿色开采”论文征集单位,负责论文的征集工作。各有关单位、各市煤炭学会要按照附件2的要求重点约稿,广泛征集高质量的论文。拟报名参加年会学术交流的科技工作者请于2009年7月10日前将论文(含电子版)和报名表(见附件3)提交到省煤炭学会。由省科协组织的年会学术委员会将对所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择优录用,编印《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

二、论文征集要求见附件2: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三、论文征集范围

以“煤炭绿色开采”为主题,按照“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的思想,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形成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努力去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开采技术。

(1)矿业发展策略与经营管理;

(2)采矿工程技术与理论;

(3)采矿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

(4)生态矿业与可持续发展;

(5)数字矿山技术与高新技术在矿山的应用;

(6)矿产资源控制战略与安全高效绿色开采;

(7)矿业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四、论文征集联系人

联 系 人:邓 波 闫怀标

电子邮件:mtxh@hnmt.gov.cn mysdb@sina.com

联系电话:0371-63837219 13803890272

地 址:郑州市金水大道21号

邮 编:450003

2009年6月3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