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kjc | 时间: 2008-05-29 | 次数: |
前 言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及基础设施等提出的重大需求,通过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战略产品,解决制约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和战略性难题,提升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安全和效率,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2008年本领域继续设置“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安全技术”两个专题,以下为本领域2008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课题申请负责人出生日期要求为1952年5月20日(含)以后。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8年7月8日24时。
联系人: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金茂菁
电 话010-68343411 68339028 68319367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九号楼(100044)
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办公室
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
专题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核心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旨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探索引领未来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前沿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装备。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006年度本专题指南发布5个研究方向,包括高难度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及建造技术、智能道路技术等2个探索导向类,深海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大型跨江海隧道关键技术、千米级斜拉桥核心技术等3个目标导向类。共立项课题20个,支持经费2860万元。
2007年度本专题指南发布8个研究方向,包括跨江海长大桥梁设计与建造、地下交通工程与隧道建造、特殊地基处理、重大交通设施养护、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和轨道交通工程建造等6个探索导向类,离岸深水港岩基浅埋码头建造技术、长大隧道施工全程地质实时预报技术与装备等2个目标导向类。共立项课题36个,支持经费3769万元。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拟安排2200万元。重点围绕重载铁路关键基础设施监测及强化技术,道路灾害动态监测与快速修复技术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支持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重载铁路轨道结构检测与强化技术,大范围道路灾害动态监测与辩识预警技术,道路快速修复技术和装备等4个目标导向类研究方向。
课题支持强度参见各方向要求,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1、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病害突出,缺乏有效的检测与强化技术等问题,研发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状态检测技术与装备,制定并开发我国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评价指标及强化技术,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重载铁路运营安全。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重载运输条件下桥梁和路基的静动力性能检测技术,桥梁结构实时监测技术,道床与路基状态连续检测技术,桥梁和路基状态评估技术,桥梁和路基运行中快速加固以及养护维修技术。
主要指标:制定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状态检测、强化和养护维修技术规程。完成重载铁路桥梁结构检测装备、道床与路基状态连续检测装备样机各一套,检测速度不低于60公里/小时,能适应不同线路条件,工作环境温度-30℃~70℃;道床与路基状态探测深度不少于6米;桥梁与路基实时检测精度满足结构动应变10-6、动变形0.01mm和振动加速度1‰(满量程)。选择5~6处典型工点具体实施,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
2、重载铁路轨道结构检测与强化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病害突出,传统检测方法不能及时掌握轨道结构损伤状态等问题,研制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多参量快速实时检测装备,形成我国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强化和综合维修技术,提升我国重载铁路轨道结构检?饧际跛剑Vぴ擞踩?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实时在线检测技术,重载运输条件下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检测技术,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关键部件(含道岔)的损伤评估技术,重载铁路轨道损伤快速修复与结构强化技术。
主要指标:完成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状态检测样机,检测速度不低于60公里/小时,适应不同线路条件和电气化区段,工作环境温度-30℃~70℃,轮轨力测试精度不低于3%,位移精度不低于0.05mm;通过5-6处典型工点试验验证,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
3、大范围道路灾害动态监测与辩识预警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的实际需求,突破环境复杂地区突发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范围道路状态变化的高精度、动态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为提高我国环境复杂地区道路交通安全运营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寒区或软基路段路基变形与沉降测定与预报技术,山岭地区道路边坡稳定性监测与预警技术,大范围极端条件下道路灾害监测、辩识、评估及预警技术。
主要指标:覆盖省域及以上国省干道及高速公路,路基变形与沉降测定精度优于0.5cm,边坡监测精度优于0.5cm,大范围道路灾害辩识、评估及预警时间不超过30分钟,制定道路灾害识别与灾害影响评价技术规程;提交区域道路灾害监测辩识预警原型系统,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
4、道路快速修复技术和装备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公路养护对快速修复技术及装备的需求,研究沥青路面规模化功能性损坏快速修复技术、工艺及装备,提升我国公路养护的技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路面材料混合控制技术及装备,路面快速修复技术与工艺,施工质量实时控制技术及装备,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现场检测技术及装备。
主要指标:修复深度不小于15cm,一次性修复宽度大于2.50m,修复速度大于120m/h,原有路面材料利用率不小于75%;提交装备样机和施工工艺,通过工程验证,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专题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安全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旨在结合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现状,重点开展制约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效能、交通安全保障的瓶颈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究。通过本专题的实施,提高创新能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2006年度本专题指南发布8个研究方向,包括综合交通运输和服务网络优化与配置技术、智能化交通基础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新技术、新型载运概念技术等4个探索导向类,新一代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技术、交通安全预警及救援技术、交通对象识别与状态获取关键技术和装备、交通运输平台系统及服务支持关键技术等4个目标导向类,共立项课题32个,支持经费3136万元。
2007年度本专题指南发布7个研究方向,包括综合交通运输和服务的网络优化与配置技术、智能化交通控制技术、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技术、交通安全新技术、新型载运概念技术等5个探索导向类,区域交通系统状态特征提取与集成技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关键装备监控预警及应急技术等2个目标导向类,共立项课题49个,支持经费4779.5万元。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拟安排5600万元。支持的课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支持原始创新研究;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重点支持集成创新研究。
探索导向类课题,支持在途安全状态获取技术1个研究方向,拟安排经费900万元。
?勘甑枷蚶嗫翁猓С旨菔恍形嗫卦ぞ际鹾妥氨浮⒌缆酚顺盗景踩阅芗觳庥朐ぞ杉际跫白爸谩⒒谕ㄐ诺闹卦刈楹狭谐蛋踩嗫卦ぞ丶际跫吧璞浮⒅卮笤趾μ跫陆煌ㄗ橹U霞际酢⑾∈韫吠诵凶刺冻袒袢〖凹稍ぞ低场⒏咚偬吩诵锌刂葡低巢馐杂肫拦兰际醯?6个研究方向,拟安排经费4700万元。
课题支持强度参见各方向要求,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在途安全状态获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非常态下交通异常状态信息获取技术;(2)危险货物在途安全状态监测技术;(3)混合交通条件下行人安全状态识别技术;(4)重载列车运行危险状态监测技术;(5)重特大交通事故快速勘测与处置技术。
说明与要求:要求提供软件、专利、试验样机或系统类成果。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10个,成果形式为软件或专利的课题拟支持强度为80万元以下,成果形式为试验样机或系统的课题拟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驾驶行为监控预警技术和装备
研究目标:通过研发异常驾驶状态、违规操作、不良驾驶习惯等监测预警系统与装置,形成驾驶人行为的实时监控技术,为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驾驶状态及车辆运行状态与环境实时检测技术,异常驾驶状态实时识别技术,驾驶意图、行为预测及违规操作判别技术,危险驾驶行为的预警方法与技术,驾驶行为监控预警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指标:开发出适用于典型实际道路环境的驾驶行为监控系统原型样机,并通过实车试验验证。建立驾驶状态数据库,监测漏警率≤10%,误报警率≤5%,预警有效率≥90%。完成发明专利申请4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
2、道路营运车辆安全性能检测与预警集成技术及装置
研究目标:针对易构成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道路营运车辆运行安全问题,通过对典型的车辆运行安全故障和危险状态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研发营运车辆安全状态监控预警技术及装置,向驾驶人提供预警信息,为主动预防交通事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道路营运车辆典型故障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由车辆性能参数变化引起的运行危险状态辨识与处理技术,车辆运行安全决策技术,车载安全性能检测与预警集成技术。
主要指标:开发车载原型装置并通过试验验证。由性能参数变化引起的车辆安全状态异常识别率≥90%,预警有效率≥90%,完成发明专利申请4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
3、基于通信的重载组合列车安全监控预警关键技术及设备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铁路重载运输迫切需求,通过研究基于通信的重载组合列车同步操控系统安全状态监测、信息获取、安全传输、信息集成和预警技术,形成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和装备。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重载组合列车同步操控系统安全状态监测及信息获取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机车同步操控信息安全传输技术,机车同步操控系统的状态监测和集成预警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无线机车同步操控系统列车制动安全技术。
主要指标:建立基于通信的重载组合列车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实现无线机车同步操控安全数据传输,研制成套设备,完成运行考核,满足下列系统指标:连接建立失败率<10 -2,传输干扰恢复时间<7s ,可支持同时开行200列、单列载重最大5万吨编组重载组合列车;重载组合列车中各单元制动动作的时延小于1秒,状态检测同步率不小于99% ;所研制的系统和装备完成运行考核;开发10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完成不少于20套规模化系统设备,并装备不少于5列重载组合列车;完成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或软件著作权8项以上;制定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建议稿)2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有行业主管部门支持的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1个,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
4、重大灾害条件下交通组织保障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重大灾害条件交通状况的特殊性,形成重大灾害条件下大规模路网应急交通协调组织与调度决策平台,提高重大灾害条件下交通安全保障能力,确保重大灾害条件下大范围路网的有序高效运行。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重大灾害条件下大范围交通状态信息获取技术,灾害影响及路网运行态势快速分析与评估技术,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技术,跨区域交通协调组织、应急指挥和保障技术。
考核指标:提供重大灾害条件下交通信息获取系统原型,全天候交通态势实时识别准确率≥90%;建立重大灾害条件下跨区域路网仿真评估平台与应急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完成发明专利申请或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有行业主管部门支持的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5.稀疏公路网运行状态远程获取及集成预警系统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稀疏公路网交通管理的特殊需求,通过研究稀疏路网运行状态远程获取及集成预警关键技术,研制相应的系统及装备,为我国西部稀疏公路网交通管理和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稀疏公路网重大交通事件信息获取、传输及集成技术,关键监测点布局优化技术,基于有效应急范围的预案编制及管理技术,重大交通事件影响评估预警技术,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技术。
主要指标:稀疏公路网运行状态远程获取及集成预警系统原型,并进行示范验证;关键监测点交通状态信息获取率≥90%,报警有效率≥90%。完成发明专利申请或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45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有行业主管部门支持的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2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50万元。
6、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测试与评估技术
研究目标:通过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测试和评估技术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试与评估集成平台,并结合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级)进行示范,为掌握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课题须涵盖以下所有内容):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的功能测试、安全性验证和评估技术;测试方案生成与优化技术;CTCS-3级重要部件和系统的测试评估技术。
主要指标:制订满足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需求的功能测试标准和规范,形成完整可信的测试案例库及其生成系统;建立安全性能验证和评估技术体系;构建CTCS-3级测试与评估集成平台,并进行应用验证。功能特征数不少于300个,测试案例数不少于1000个,完成发明专利申请或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
说明与要求: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配套经费,要求有行业主管部门支持的产学研联合申请。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21 来源:科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