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简介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现代化工业进程中,一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是关键,非技术能力不足制约了一流人才培养。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协议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7条非技术能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弱项。我校经过广泛教育思想大讨论,制定了“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实施办法”,实施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项目组以培养方案修订为牵引,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以育人目标达成为突破口,全目标、全环节、全周期开展工科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真正解决传统教育重技术轻非技术能力培养的顽疾。
本成果紧紧抓住高等学校培养方案改革的顶层设计,重塑“明确产出目标、明确培养路径、明确评价方法”的全目标育人理念;从“工程理论、工程实践、科教融合、以赛促学”全环节提升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效果;实施“重视培养体系构建、重视非技术与技术能力融合、重视培养载体重构、重视评价体系构建、重视能力培养阶梯递进”全周期人才培养流程,形成了“三明四环五重”的非技术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图1)。

历经六年半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五个明晰:校内外多方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面向全社会公开培养方案,明晰社会对专业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的需求目标;构建毕业要求与课程的支撑矩阵,明晰支撑非技术能力的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明晰培养非技术能力的课程内容;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明晰培养非技术能力的教学路径;实施校内-校外联动的人才培养跟踪评价机制,明晰非技术能力达成的评价方法和持续改进方向。解决工科专业师生 “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根本性问题,形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非技术能力培养的新体系,引起国内多所高校的广泛关注,产生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①解决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重技术轻非技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问题。
②解决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支撑工科专业非技术能力培养不合理问题。
③解决教学内容空泛,非技术能力培养碎片化、效果差的问题。
④解决非技术能力培养虚化,教学载体不实,教育资源难以支撑非技术能力培养,培养过程难以落实问题。
⑤解决非技术能力培养评价体系不健全、不科学,持续改进不精准,方向盲目,缺乏依据问题。
(3)成果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