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情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基本情况 > 正文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2-10-20    作者:     来源:     点击:

(1)重立培养目标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定期全面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校内外利益相关者深度参与培养目标制定与评价,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

创建“OBE教学平台”2018年起面向校内学生、校外校友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2020年发放调查问卷1582份,回收1207份。

改革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机构,设立专项工作组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要求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项工作组。2020年制定并发放用人单位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

多渠道公开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学校、学院官网向全社会公开人才培养目标。

(2)重构课程体系

构建专业毕业要求并进行观测点分解 2018年河南理工大学28个工科专业建立了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毕业要求并进行观测点分解;2022年覆盖全校47个工科专业。

重构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提取非技术能力培养各类型教学环节的具体特征,优化课程体系(图2),加大设计与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2022版培养方案占比不低于30%),增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课程。

(3)重组课程内容

修订教学大纲 对标毕业要求与支撑课程矩阵重新思考课程教学目标,重组课程内容,有效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注重非技术能力培养内容的设计。加强通识-专业-实践-专创4个环节4年贯通的非技术能力培养。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加强通识、专业、实践及专创融合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优化课程内容。近3年全校课程思政立项260项,院级立项650项。

(4)重建教学路径

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打造非技术能力培养有效教学载体 5年学校投资2亿元更新完善所有教室多媒体设备,共建多媒体教室650间,通过视频、图像等新媒体资料有效支撑学生家国情怀、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非技术能力培养。

推行小班上课,创造全员参与的沟通、团队、协作氛围 投资5000万元打造20间智慧教室,推行小班上课,优化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实施环境。

(5)重构评价体系

校内-校外联动,实施人才培养全周期跟踪评价 2016年制定了《各类评价实施办法》,校内校外相结合,明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等评价周期、内容、责任人等,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多源多尺度评价策略 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多源多尺度评价方法(图3),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为持续改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靠的依据。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