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法
秋季气候即将经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的30天,一方面是暑热未消,秋阳似火;另一方面早晚开始有秋凉之意。自然界万物由茁壮生长转向将精华收敛神气,使志安宁。五脏中肺气主秋之气而旺盛,难免肺旺肝弱。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因秋气易燥而肺易伤于燥,所以宜多吃润燥食物以养肺,不宜再冷饮及靠近寒湿之地。
立秋养生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顺应四时养生,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1、情志安宁,使肺气清
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肺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属金,其性为燥。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所以一定要循其古人养生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之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秋天肃杀之气伤害身体。
2、早睡早起,加强晨练
此节气中多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凌晨5点起床,选择清幽之处,或河畔江边或林荫大道,进行锻炼,很有益身体健康。
3、加强肝脏、心脏及脾胃保健
从五脏关系出发,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都处于衰弱阶段,所以要注意加强对这些器官的保养。此时人们最容易患阴暑的病症。由于此时已有习习的凉风,不像夏天那样一天到晚总是又热又闷,所以人们往往会尽情享受立秋后的一写信给他凉意,结果却使身体受凉,而产生发热头痛的病症。
此节气瓜果丰盛,也是细菌性痢疾最容易引发的季节,不俣理的饮食习惯极容易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应严防腹泻严重短时间造成脱水,出现口渴、声音嘶哑、四肢无力等症状。
4、多食酸,少辛辣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可补益肺气,辛味发散可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旺则克肝,故中医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入秋后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酸乳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5、立秋养生食材和药材
(1)黄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是更年期妇女、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2)芝麻。性平,味甘,归肝、肾、肺、脾经,一奥鹏人群均可食用,每餐10~30克。
(3)百合。性平,味甘、微苦,内服、煎煮或药汤服用,一般用量9~15克,大剂量可用到30克。
6、传统养生立秋坐功
立秋时节,人体疾病在经络方面多以足少阳胆经病症为主。《遵生八笺》中立秋七月节坐功对防治此类病症有效。具体方法:每日凌晨3~7点时,正坐、双手按地,蜷缩身体,屏住呼吸,用手支撑身体离开地面,约7~8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可治:补虚益损、去腰肾积气、口苦、常叹气、心胁痛、面色灰暗、皮肤枯黄、头痛、下颌痛、眼眶干痛、坐骨肿痛、腋下浮肿、多汗畏寒等病证。
另外,可常于晨起面西,做鸣天鼓(双手指敲击耳后骨,听其声)7次,然后咽津,想象白气入口7次,存咽入肺,能补益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