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工委 >> 规章制度 >> 正文
返回首页
河南理工大学关工委2025年“读懂中国”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16:53 来源:张玲

 

2025年“读懂中国”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校开展 2025 年读懂中国”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校关工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继续开展“读懂中国”活动并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弘扬时代精神,建设教育强国

二、活动组织

校关工委组织实施,各二级关工委承办。

三、活动目的

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四、活动形式

各二级关工委充分组织发动,围绕年度活动主题,组织青年学生与有影响力的本地、本校“五老”进行深入交流,挖掘、整理、展现他们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在从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人生体验和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以及对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强国建设的重托和建议,通过征文、微视频、舞台剧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

五、活动安排

(一)活动部署开展及初评阶段(2025年3月—5月下旬)

各二级关工委根据活动方案部署安排,具体围绕年度活动主题,确定“五老”人选,组织青年学生与之结对、交流,撰写文章、拍摄微视频、录制舞台剧(具体要求见附件1)。各二级关工委组织单位作品评审(评审参考标准见附件2)和展示,并及时以多种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各二级关工委于2025年5月26日前向学校关工委报送推荐作品及《“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见附件3)、《“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和活动总结(字数1000字以内,主要反映活动做法、特色与成效等)。各二级关工委推荐征文3一5篇、微视频1一3个。舞台剧自愿推荐,各二级关工委推荐数量不超过1个。

(二)专家评审、向上推荐阶段(20256月10前)

校关工委于6月上旬组织相关专家对各二级关工委推荐的作品分类进行评审,并根据各二级关工委活动开展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根据相关要求,将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向省教育厅关工委推荐。

(三)评审制作阶段(20256月中旬—12月底)

教育厅关工委组织专家对推荐的作品分类进行评审,9月下旬择优上报。教育部关工委对推荐的作品分类评审后,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加工、制作。

(四)展播推广阶段(202512月底—2026年1月)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平台,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心系下一代》杂志等,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推送、刊发。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各二级关工委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加强组织、创新方式,将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抓手,主动融入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切实把活动做大做强。

(二)聚焦典型“五老”,广泛发动学生。各二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重点挖掘本院系有故事的“五老”和“杰出老校友”,广泛动员在校学生积极参加,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结对访谈,有效发挥老同志“活历史”“活教材”作用,不断增强活动的思政引领力。

(三)坚持优中选优,确保作品质量。二级关工委要对报送作品进行认真审核,内容要契合主题,积极向上,真实感人。文字要条理清楚,文笔流畅,语言优美,视频要生动鲜活,具有艺术表现力,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文微视频涉及到被访谈人物仍健在,且要有面对面访谈环节。

(四)注重成果运用,提升育人实效。二级关工委重视活动各阶段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到“拍摄一人带动一片”,通过组织现场访谈、举办优秀成果展、开辟线上线下专题专栏等方式,加大优秀作品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增强活动育人实效。


附件:1.“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要求

2.“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评审参考标准

3.“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

4.“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附件1

“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一)紧扣主题

要紧扣“弘扬时代精神,建设教育强国”,深入挖掘、记录、展示、宣传“五老”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的感人事迹、人生体验和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以及对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托和建议。

(二)主旨明确

要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突出“五老”人物事迹,注重发现“最伟大的小事、最平凡的奇迹、最日常的奋斗和最具体的全面”,强调故事性和细节描述,以“五老”的个体经历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切忌写成或拍摄成“五老”个人简历。

(三)内容真实

记录的“五老”个人经历须真实可查、有相关资料证明。其中,征文、微视频被访谈人物在作品制作时仍健在。

二、其他要求

(一)征文作品

1.文体要求:记叙文

2.语言要求:通顺流畅、表达清晰、可读性强

3.字数要求:不超过2000字(不含访谈人物简介)

(二)微视频作品

1.形态风格

节目形态:专题片、微纪录

视频格式:MP4(不得低于15M码流)

视频标准:1920×1080(无损高清格式)

节目风格:用艺术手法拍摄制作校园专题片、微纪录等,画面构图完整清晰、镜头有设计感、拍摄手法丰富,故事内容真实有效。

时间要求:5分

2.拍摄要求

应为受访者佩戴无线话筒进行收音,切忌直接使用摄相机进行录音。

摄相机使用前应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1—2小时应进行一次白平衡调整。

拍摄过程中,保持机身水平,画面构图平衡稳定,推、拉、摇、移镜头要稳,速度匀速,跟上焦点;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光点,以免因画面反差较大,影响效果;拍摄有特征的全景镜头,能清晰辨认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尽量多拍摄,拍摄时长要远远多于实际用时长。

拍摄结束时,应多录几秒再停机,为剪辑留出余地。

3.解说要求

用直白的语言文字叙述;有起承转合,设置高潮或合理安排突出主题;贴近观众的心理,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忌宣传片式解说词。

4.技术要求

画面要求:统一为全高清(1920×1080)16:9制式,上下不要有黑遮幅;注意保持清晰、干净;有字幕。

音频要求:节目声道分为1声道(解说、同期声),2声道(音乐、音效、动效);最高电频不能超过“-8dB(VU)”,最低电频不能低于“-12dB(VU)”。

字幕要求:采访、同期声均须加配中文字幕。用字准确无误,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字幕位置居中,字体字号为黑体60号,字边要加阴影;字幕应与画面有良好的同步性。

资料运用:片中一旦涉及非本校拍摄、不属于拍摄团队创作的视频素材,一律要在画面右上角注明“资料”字样。“资料”字体字号为黑体65号,字边要加阴影。

(三)舞台剧

1.形态风格

节目形态舞台剧。根据“五老”采访素材改编舞台剧,通过切换台进行多机位录制,剪辑成视频。

视频格式MP4不得低于 15M 码流

视频标准1920×1080无损高清格式

节目风格用艺术手法拍摄、制作校园舞台剧,画面构图完整清晰、镜头有设计感、拍摄手法丰富,故事内容真实有效。

要求:不超过10分钟

2.技术要求

画面要求:统一为全高清1920×108016:9 制式,上下不要有黑遮幅注意保持清晰、干净有字幕黑体居中

音频要求:节目声道分为1声道(解说、同期声),2声道(音乐、音效、动效);最高电频不能超过“-8dB(VU)”,最低电频不能低于“-12dB(VU)”。

字幕要求:对白、旁白和解说等均须加配中文字幕。用字准确无误,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字幕位置居中,字体字号为黑体60号,字边要加阴影;字幕应与画面有良好的同步性。






 


附件2

“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评审参考标准


一、征文评审标准(总分100分)

紧扣主题、立意明确(30分)

记录、展示“五老”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在从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托和建议。若偏题酌情扣分。

内容详实、表述得当

(20分)

突出“五老”人物事迹,强调故事性和细节描述,以“五老”的个体经历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切忌写成“五老”个人简历。根据文章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语言优美、文笔流畅

(20分)

根据文章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情感真实、表达细腻

(20分)

根据文章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文体合规、用字规范

(10分)

文体为记叙文,字数不超过2000字。文体有误或字数超过2400字即此项为0分,字数在2001-2400字之间或出现不规范用字的酌情扣分。

二、微视频评审标准(总分100分)

主题表达

(30分)

记录、展示“五老”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的感人事迹、人生体验和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以及对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托和建议。突出“五老”人物事迹,强调故事性和细节描述,以“五老”的个体经历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切忌拍摄成“五老”个人简历。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结构设置

(20分)

结构明确、逻辑清晰,悬念设置巧妙且自然,能够突出主题、吸引观众。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细节和节奏

(20分)

把握好叙事节奏和剪辑节奏的和谐统一,达到疏密相间、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细节运用真实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画面构图、特效、字幕、片头片尾、暗转等包装处理得当。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电视语言表达

(20分)

画面语言生动且富有特色,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表达出拍摄主体的内在情绪、心理及表行为等;解说语言为画面服务,且起到补充和画龙点睛作用;现场语言如采访等,出现时间合适且有对主题阐释等作用,能够很好地渲染影片;字幕语言能够调动观众兴趣,令人印象深刻。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电视语言单一,无法讲清事件,无法使观众明白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酌情扣分。

剪辑和时长

(10分)

根据影片结构划分篇章结构;镜头衔接自然流畅,转换符合整体节奏,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思维逻辑独树一帜。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如出现跳帧、黑屏等重大技术失误,或时长超过6分钟、不足4分钟的,该项即为0分。根据片子实际情况酌情赋分。

三、舞台剧评审标准(总分100分)

主题表达

(30分)

记录、展示“五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的感人事迹、人生体验和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以及对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托和建议。主题鲜明,贴近生活,有深度,引起观众共鸣。若偏题酌情扣分。

内容设置

(20分)

基于人物事迹,从小点切入,以小见大;剧情编排合理,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明显;幕与幕之间转换适当。根据剧情设计酌情赋分。

舞台表演

(20分)

突出艺术设计与表现力,主题表现清晰,人物性格表现充分,动作得体到位,情感细腻有共鸣,团体合作默契。根据表演酌情赋分。

舞台呈现

(20分)

服装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合体大方,饰物搭配得当,辅助表现人物性格、剧情效果等;场景布置及道具安排准确反映剧目表达内容及环境。根据视觉效果酌情赋分。

视频录制

(10分)

通过切换台进行多机位录制,有不同景别的搭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佩戴无线话筒对演员进行收音,且声音清晰;背景音乐符合剧情及气氛需要。根据视频呈现酌情赋分。


 

 

附件3

“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

填报单位:                                    填报人及联系电话:

顺序

学校名称

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受访“五老”姓名

受访“五老”出生年月

作者

指导教师

备注

1









2









3









4









5









说明:1.请按本单位评选顺序上报;作者不得超过2人,指导教师为1人。

2.“五老”在作品制作时仍健在,如2025年访谈后去世,请在备注中标明。

附件4

“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填报人及联系电话:

学校名称

院系数量

开展院系数量

被采访“五老”人数

主创团队学生人数

受益学生人数

征文

收集数

微视频收集数

舞台剧

收集数




























说明:主创团队学生指实际参与作品创作的学生,受益学生指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和影响的学生。



















































版权所有 © 2020 河南理工大学 老干部工作处 离退休工作处
地  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解放中路142号 邮编:454000
处办电话:0391-3980038
邮  箱:ltxgzc@hpu.edu.cn

中组部老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


河南省委老干部局
“河南老干部”微信公众号


河南理工大学
“离退休工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