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基础设施智能安全与防灾团队
时间: 2025-03-17 次数:

一、团队简介

基础设施智能安全与防灾创新团队组建于2016年,现有核心成员9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本团队依托河南省煤矿安全与职业危害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地下空间安全防护研究所等平台,主要致力于煤矿瓦斯高效抽采与瓦斯灾害防治、地下空间安全防护、水射流理论与技术、城市生命线安全防护理论与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团队先后主持科研课题49项,含国家级课题19项,省部级课题3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战略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河南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等。团队成员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40余篇,EI期刊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项(授权40项)。团队成员荣誉包括: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部专家库专家,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协会聘任专家,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库专家等。

团队负责人:刘彦伟 ,教授,博导,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煤矿安全与职业危害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名),绿色矿山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

团队成员:胡国忠、油新华、郭佳琦高保彬左伟芹、韩红凯、张凤杰

联系电话13569149082

电子邮箱yanweiliu@hpu.edu.cn

二、主要研究方向

n 煤矿瓦斯高效抽采与瓦斯灾害防治

n 地下空间安全防护

n 水射流理论与技术

n 城市生命线安全防护理论与技术

n 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三、代表性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金额(万元)

项目负责人

1

低压高超声速磨料空气射流协同钻掘刀具破岩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

60

刘彦伟

2

基于孔隙结构的煤屑瓦斯放散动力学规律与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0

刘彦伟

3

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粒子淹没水射流的破煤与增透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8

刘彦伟

4

低渗煤层多尺度煤体全尺度孔裂隙瓦斯运移联动机制与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0

刘彦伟

5

城市地下空间风险隐患智能评估方法体系构建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战略咨询研究重点项目

100

刘彦伟

6

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100

刘彦伟

7

深部煤层瓦斯运移的时空尺度效应与机理

河南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

30

刘彦伟

8

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平台应急模块技术服务

江苏方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35

刘彦伟

9

顶板巷全生命期瓦斯高效抽采与智能调控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06

胡国忠

10

多动力作用下岩溶隧道固--气耦合突水突泥灾变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8

郭佳奇

11

爆破与开挖瞬态卸荷双重动力扰动下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灾变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1

郭佳奇

12

“三低”煤层注热氮破水锁解堵增渗及强化抽采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4

左伟芹

13

基于采动覆岩结构的应力场-损伤-渗流场演化机理与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0

韩红凯



最近更新